亲,欢迎光临小说旗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近几日解缙来信了,信中主要阐述三件事。

一是恭喜莫然新婚大喜,

二是祝贺莫然得到潇恩,毕竟解缙专门去过桃花坞一趟,桃花坞附近的村民都说潇恩出外游历去了,而且这个潇恩有个习惯,一出去游历就经常几个月不见人。解缙心里想着皇上要自己治水的事情,就没敢多逗留,就急匆匆的走向苏州和松江了。

所以当京师传来小道消息,说皇上重金聘请了一个执金吾,这个执金吾叫潇恩,听到这个消息,解缙别提有多高兴了,他感觉自从当上内阁大学士,他的春天就来了。

三是解缙述说自己的功劳,虽然自己不会治水,可是自己发现了一个会治水的人才,这个人叫做夏原吉。

夏元吉此时任湖州知府,他把湖州地区的水网拓宽拓长,还修了一系列的水库,大旱的时候水库的水可以用来灌溉稻田,洪涝的时候水库可以存许多水,多余的水可通过水渠排到太湖里,或者注入东海。一系列措施的实行。让当地的稻田旱涝保收,

解缙就是看上夏原吉的治理能力,就写信给莫然,推荐夏原吉治理松江嘉兴一带的水利工程。

莫然看着解缙的信,问杨荣有什么看法,杨荣笑着说:“前两个月咱们是去过江南的,虽说那时候正是春天雨多的时候,可雨多的太离谱,好多村舍啊,田地啊,都泡在水里,老百姓过得苦啊。

能让他们过上舒服的日子,就是我们大明的幸福和财富,我自然没有一点异议。”

既然目前唯一的内阁成员也发话了,皇帝也认同了,第二天就有两道圣旨发下来了,一道圣旨发往苏州,一道圣旨发往湖州。

此时解缙就在苏州等这道圣旨,他以为皇上该好好的封赏他,调他回京继续做自己的内阁大学士,谁知皇上只是夸奖他一番,可就是不提让他回京师的事情,只赏赐他一条白玉带,让他等夏原吉到来,两个人一起治理水患。

在湖州的夏原吉发达了,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,替朝廷巡视苏州、松江、嘉兴、湖州等府县,和解缙两人全权治理水患,兴修水利……

得到圣旨的夏原吉立马前往苏州,与解缙汇合,俩人都是实干家,不说废话,立马去进行勘察工作。

为了快速治理水患,经过认真的勘测,俩人一致认为吴淞江下游河道淤塞得十分严重,已经丧失了修治的合适条件,于是决定舍弃,转而在其中段的北岸开挑夏驾浦、新洋江等支河,引河水北流,经刘家河入海。

对于黄浦江下游河道,也认为其河床已淤塞成平地,施工难度大,而另行开辟新的河道比较省时省力,用来暂时代替黄浦江的作用。

治水期间,夏原吉和解缙布衣徒步,日夜操劳,真正做到了与民同甘共苦。经过四个月的整治,水患迅速平息,农事恢复了繁荣。

当水患告一段落,解缙回京还带回夏原吉的一封亲笔书信。

信中写到水患只是暂时平定了,但是吴淞江作为疏泄太湖水入海的主要渠道,并不能够完全由几条新开的支河来代替,而且支河在不久之后也会发生淤积,这样会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。

所以夏原吉需要人手,需要治理河道的经费,把吴淞江和黄浦江的淤泥清除,再把河道拓宽,这不是几千个农民能搞定的事情了,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财富来支持这项工程。

莫然和杨荣对这个介意自然同意,抱着勤俭治国的态度,莫然把中都留守司的十万军队拨过去五万,帮夏原吉帮忙拓宽吴淞江和黄浦江的河道。

窦朋虽然气的牙痒痒,但也没有办法,毕竟中都留守司的驻军就是防止瓦刺和鞑靼南下,防止朱棣侵袭的第二道防线,如今鞑靼破灭,瓦刺元气大伤。朱棣又被保定的铁铉和努尔干都司两面夹击,他这个直隶都指挥使已经是个鸡肋的存在。

莫然二年十一月,董平带着五万军队去支援夏原吉的挖沟事业,趁着冬天雨少,正适合疏通河道。

莫然拨下去五十万两白银作为挖河的经费,夏原吉有了免费的人工,就没花多少钱,这些钱主要用来打赏中都留守司的大兵,这个冬天中都留守司的大兵是快乐的,他们拿了两份工资,一份军饷、一份是挖沟的赏钱,在这个冬天,他们走上大兵界的巅峰。

还有个好消息,在莫然二年八月初举行了乡试,八月末放榜的时候,临时抱佛脚的墨家传人潇恩,考上了亚元(乡试第二名),至于乡试第一名解元,被之前武举中武状元秦羽夺取。这个守城门的小将再次吸引了莫然的目光。

莫然特地喊来秦羽问询,秦羽回答自己之前就苦读数十年儒家的经典,现在被皇上赏识,不得不尽全力报效大明。

至于光荣,自己觉得一点也不光荣,自己苦读十几年书才得第一,人家潇恩读几个月就拿到第二,二年后的会试,他肯定考不过潇恩……

另外静妃也怀孕了,经太医诊断,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,莫然听后狂喜了好几天,自己终于要做爹了,以后他有了自己的家庭,就是彻彻底底的大明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