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小说旗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重点:花果神山仙石裂,石猴金光洞九天。

第三章 石猴现世

众人皆知,此天下共分四大部洲,乃东胜神洲、南瞻部洲、西牛贺洲、北俱芦洲。

皆曰那东胜神洲乃灵气汇聚之地,成仙飞升之所。

那神洲之内又有一灵地,花果遍地、四季如春、抱山环海、钟灵毓秀,名曰花果山。

早年间,那花果山海域曾有仙气闪烁,传闻曾有仙人于此妙处隐居。然而却并无人有幸得见此仙人,只是于那之后,便有一巨石立于海边山顶之上。

那巨石高有三丈六尺五寸,圈围两丈四尺,上按九宫八卦之数,开了九窍八孔。

此石初现之时,日照显金,月照呈碧。经年累月,从那九窍八孔中吸收天地之气,内热渐熄,便仅在盛夏之时才可观此异象。

于是,每逢盛夏之夜,飞禽走兽无不聚集此处,齐齐参拜。

又有马猴、猿猴两族群落在此地常年戍卫。

又经年,那巨石之光逐年减弱,前来参拜的飞禽走兽越来越少,就连戍卫的马猴与猿猴族群也每年都有不少猴子离开。

之后又过了数十年,即便到了夏日最炎热的夜晚,也不见那石有一丝亮光了。

至此,再也没有动物前来参拜,负责戍卫的猴群也纷纷散去,只留了几只老猴不忍离开,它们混迹在其他猴群中度日,只偶尔才到山顶来探视一番。

之后的某一日,雷云滚滚,风雨大作,那石因遭海雾侵蚀已久,遇风一吹突地裂作几块碎石。

风雨既停,一老猴至山顶,见仙石已碎,便速将同伴唤来。

众猴观此景,只在乱石中搜寻一番,见一无所获,便嚎叫一阵,又哀泣一番,便归了猴群,再不复至。

却说那仙石破碎之时,先从石内落出一石卵,那石卵沿山坡向下,落入海中不被所见。

而后,那石卵被潮汐复送至岸边海礁之上,方才重现天地之中,又吸纳天地阴阳之气数载有余。

某日,一阵风过,那石卵竟忽的化作个石猴。受那日照,体内顿生金光,从那九窍而出。

那口眼之光射穿天外,直冲九霄。

此时正逢玉帝与众仙卿在那凌霄宝殿内议事,忽见几道金光扫过,不禁心下一惊。

守卫见那金光,不知所以,亦速关闭殿门,又围了宝殿护驾,惊却一众仙卿。

殿前护卫卷帘大将求见玉帝,玉帝口称无事,便令侍卫散去,又对众仙道:“方才下界金光乍现,射冲斗府,乃应圣灵降世之相,但观众卿尽皆在此,却不知是哪位神仙投胎降世?”

众仙面面相觑,皆称不知,又急下令向三官处询问,不多时便得回报,都称最近不曾有仙人投胎转世。

玉帝心内疑惑,便又令千里眼、顺风耳二将至南天门向下界查看。

二将至时,金光早熄,遍查不着。便又寻南天门四大天王,众天王皆称那光乃是来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海岸附近。

二将疑惑,便复看去,却见那四处哪里有个人家?倒是看着离那海岸不远处,有个石猴在地上爬来爬去,似是在那里叩拜四方,又低头取溪水而饮,伸手摘野果为食。

二将一时没个主意,只能回殿,将所见所闻一一禀报玉帝。

玉帝闻之,又问众仙。

便有太白金星出列道:“那傲来国花果山,称十洲之祖脉,三岛之来龙,周围十里无人烟,方圆百里无村镇,许是哪个隐世大能在此地修炼,不期释那金光也在情理之中。”

众仙皆点头赞同。

此时,有托塔天王李靖之三子哪吒出列道:“臣曾闻那蓬莱仙岛曾有仙石遗失,后闻那傲来国花果山海岸山顶亦有一石与那所失之仙石十分相像。臣闻那仙石遗失时乃是一妖猴作祟,若是仙石被那妖猴所污,变了猴躯,又生出那石猴,纵是目射金光,亦在情理之中。”

众仙闻之,皆大惊失色。

寿星出列道:“三太子此言差矣!想这万物化生皆寻常理,方才那光闪烁不过几息之间,而那猴已然能摘果而食,想必已非年幼。且我有耳闻,花果山那石在下界崩毁已有数载,恐是早已灰飞烟灭,岂又会在今日灵光乍现?”

哪吒正要再言,却见前侧托塔天王回头怒视一眼,只好又退回列中。

玉帝便问寿星:“依卿所言,以为如何?”

寿星便行礼道:“臣所见,与太白金星略同。臣曾闻那山顶巨石上,曾刻了九宫八卦,想是哪位高人刻上去的。既有铭刻,必有能人居于此处。那高人定是练就一番大能,才有方才之举。陛下可另使人查询,若其在下界作乱,或招或斩,全凭陛下处置;若无音信,则不必管束,任凭他去,待机缘到时自当相见。不知陛下以为如何?”

玉帝觉得有理,便令千里眼、顺风耳定期查看下界动向;又遣书信与三官大帝,使天地水众仙多加留意,如遇此圣灵,且先看他意图,不得贸然相击。

且说那石猴自石卵而出,竟不知自己是何物,便只在这花果山海岸四处闲逛。

入水寻同伴,与鱼同游,却难入深海;

攀树觅友人,与鸟同飞,却难上青天;

山间呼族群,与虎结伴,却难生獠牙;

地下招亲眷,与蛇共处,却难开洞天。

时间一久,觅得好友无数,却无亲友半人。

正逢夏末,气温下降,许多动物都离开海岸向内迁徙。

石猴不知所以,也跟着一并前行,行不多日,却闻果香阵阵。回看四周,却见果结满树,香气扑鼻。

那石猴窜至树上,摘得果实上百与鸟兽分食,吃至兴处,不禁狂呼大叫,众鸟兽亦随着一起大叫。

这方骚动引得周围动物竞相来看,便有那一个两个猴头从那各处观瞧张望,那石猴见这些猴子与自己十分相像,便立即跑过去想和它们亲近。

但石猴一动,那些虎豹狼虫也跟在它的后面,这一动把那些猴子吓得魂飞魄散,仓皇逃窜。

石猴哪里肯舍,只一路叫喊着追了过去。

追出三五里,忽有一赤尻马猴,一通背猿猴从左右两侧闪出。这二猴原先亦是负责戍卫仙石,生得力大,只一抬臂便挡下了石猴的身躯。

石猴看到又有两只和自己相像的猴子,不禁高兴的手舞足蹈,但细看,却又发现这两只猴子也不甚相像,便又再仔细打量一番。

那只老马猴也打量着石猴,几息之后,突然高兴的说:“这是只石猴啊!我在这里留守这么多年,第一次见到有石猴前来。你是从哪里来啊?”

但是这石猴不懂猴语,于是两只老猴只能用手比划,又教了石猴一些简单的语言,石猴方才说自己是从海岸过来。

那通背猿猴又问:“是问你的家乡在哪里?在哪里出生?”

石猴边比划边说,只道是海岸,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赤尻马猴对同伴暗道:“许是从哪里游海过来的,被海水呛了个头昏脑傻,且别问了。”

于是就要把石猴带回族群,但石猴迟迟不肯离开,只叫两只老猴跟自己过去。

两只老猴也没多想,一路跟着石猴,直至见到那群狼虫虎豹,亦是吃了一惊。

石猴恳求将这些友人一并带上,二猴皆想起那些动物对待仙石的态度并不虔诚,于是坚决不允:“非我族类,久居一处,早晚必互相残杀,岂能相容?”

石猴非常失望,其他动物像是听懂了一样,也各自离开了这里。

石猴无奈,便独自跟着两只老猴去了猴群,整个秋季与众猴一起遍摘野果进行封存,又学会了猴语,平安的度过了一个冬天。

第二年,春暖花开,众猴便又外出游耍。直至一日,天气炎热,众猴都在避暑,或是躲在树荫之下,或是在溪流中游水。

一猴数次潜入水中又浮上来,然后游到岸边对岸上的老猴道:“我尝这溪水清冽,与别处不同,不知这水自何处来?”

一老猿思索一番,又与别的老猴道:“说来倒也奇怪。我遍行周围方圆百里之地,这水流上游没有河川,却又有这溪水顺流而下,倒真不知这源头自何处来。”

又问其他老猴,皆道不知,又遍问众猴,亦称不晓。

众猴满是好奇,于是商议一番,成群结队沿着这溪水径向上游而行...